[设为首页]
中国-东莞·教育导航
  导航:首页 - 【名律专访第二期】职问对谈元达:涉外青年律师人才的培养和发展值得重视

【名律专访第二期】职问对谈元达:涉外青年律师人才的培养和发展值得重视
作者:第一教育网 来源:admin 更新日期:2020-1-3

    由上海元达律师事务所和UCLA(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法学院联合举办的“中国涉外青年律师人才大赛”落幕已有两周,但对于涉外律师教育培养的问题探究才刚刚开启。

    近期,职问连线访谈元达律师事务所管理合伙人黄仲兰(John)律师及大赛具体执行负责人潘尤迪(Andy)律师,针对律师行业发展、青年法律人才培养、涉外律师未来等问题进行沟通,共商进步。联结教育机构与业界名律有话说。

    

    记者:对这个活动的背后的一些想法和感受等等。第一天也有谈到过,再次想问一下,大赛主办方,你的初衷是什么?

    John:活动最主要的初衷是回馈社会,当时我86年去美国的时候拿到了全奖UCLA,包括生活费、学费等等,如果没有他们支持是不可能成型的,所以我觉得奖学金对我的一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包括工作和学习,所以我觉得现在中国也需要这样的涉外方面的人才,所以我希望设立这个能更鼓励中国的法律人才投身到涉外法律事业之中,尤其在现在复杂的情况下我觉得中国更需要这样的人才。

    记者:活动已经结束,整个活动的过程及结果和您的预期是相符合的吗?

    John:我觉得这次的学生都很优秀,不管是履历上来讲,以前接受的教育、培训、工作经验等等,我觉得都是在市场上非常不错的选手,很好的一批律师。他们本身的素质都很高。这一次我们有三天的训练营,所以这次的训练营是一个很好的机会给他们来展示的。在UCLA的历史上也没有办过这样的训练营,法学院也没有这样办。最多是怎么样的情形呢,也就是一个interview,尤其是很多JD的情况是这样,一个Phone interview最多了。所以三天的训练营是一个很好的展示他们的机会,个人表现、团队表现、临场发挥、知识结构都有一个很好的表现。从学校的角度来说反馈也是非常好的,Alex Wang是唯一一位华人终身教授,他的学科是侵权法和环保法,他回学校后向校长和负责招生的老师汇报,反馈非常不错。通过三天的训练营来观察学生也是非常难得的,除了我这个全奖之外,可能还有一些半奖,而且半奖还不止一个。原来的学生可能没有这样的机会。通过这样的交流之后,我觉得对中国学生是一个很好的宣传,在国际舞台上大家能更好的认识他们。这次在UCLA上他们会给中国学生更多的支持,本次活动给中国学生的形象带来的推进的作用是我本人都没有预想到的,算是一次意外收获吧。

    记者:明年还有类似的计划举办吗?

    John:我们这个奖学金计划办五年,明年我们还会继续办,明年我们会吸取今年得到的很多经验,争取来办得更好。更主要的是把中国的优秀的学生推出来,以后不仅仅是学校来看,可能用人单位也要来看。我们服务很多国内优秀的大型企业,他们也很需要很多人才。明年的比赛我们在评委中可能还会加入一些in-house counsel,职业的法律顾问以及客户端的这样一些人来看。这个也是职问的一个工作内容之一,所以我觉得我们和你可以有更多的配合。我觉得我们不是做business,我们更多的是来推进学生,因为学生里面这次来的人里面不少是律师,其实需求有两种,一种是想去比较好的学校深造,另外很多人是通过这个平台来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好的工作平台。即使去国外留学也是要回来找到一个好的工作单位。我觉得这种形式可以更好地认识学生,能够从一个动态的环境中来认识学生。明年我们继续来办的话,可以和你们,和Andy继续来很好的筹划一下,把面做得更广一点。既然大家来投入这么多的人力物力进来,那可能要产生其他的一些效果,不是说我们花费这么大力气就只招一个winner去海外留学,因此有可能会增加用人单位的环节。

    记者:确实在这个方面以后可以讨论,Andy也讲过本次做这个也是正好请到了政府的一些人过来,从司法局的层面,最近在政策上比较支持涉外的法务,那您觉得作为一名成功的涉外律师,那您会觉得大家有什么必备的职业素养,和岗位需求?

    John:我在讲课的过程中,也讲到了涉外律师必备的条件,如果我们现在不是一个全运会、不是一个地区的比赛,我们其实去的是一个国际的奥运会,全球的律师都来竞争,其实中国对英美法系的了解是需要有提高的地方,我们不是很熟悉这个法系,这里面的一些制度运作,这里面的运作基础,怎么样和有英美法系的人的背景的人来进行一个博弈,尤其现在的世界制度由西方国家来缔造,虽然现在有中国、有第三世界、有金砖国家带来的影响。但是这个基本的框架是以英美法系为基础的,所以我觉得我们在这方面储备是不够的,所以中国在这要适应英美法的制度,同时要了解其他法律的架构和精髓。所以我觉得涉外法律人才是非常的缺少,从国家战略层面来说我们也需要这样的人才,国家培养了很多理工方面的人才,这个比例我估计从每年的毕业生来看可能是1:10,1:100都有可能,现在中国律师只有40万。那14亿人的大国,40万的律师绝对是不够的,这其中的涉外律师更少。这其中能够加入国际律师行业,推进国际组织之间的法律的交流的这种律师我们是不够的。这个是我办这个活动的初衷之一。现在司法部和国务院可能有法律人才的储备的计划,优秀的人才就可以加入人才库,这方面我们的人才是十分紧缺的。这里也谢谢我们职问,在职场里宣传这个里面,开发出好的资源来,对个人和对国家都十分有益。

    记者:我们职问这边一直都在做法律行业的,帮助国内的大学生做职业培养,在行业内也很有优势。我是负责华东区这边,这边高校也很多、律所也很多,我们更想把这一块做得更强。就像您的梦想是开一间法律私塾,将学问都教导后人,我们职问现在在市场中也努力做这样的一个事情,所以想问您怎么看职业培训这一块的网上课程,有一些建议吗?

    John:法律人才培养确实不容易,理工科的培养有他自己的方法,法律人才的培养可能要的时间更长。文科比理科的包容性更强,边际也不那么明白。法律三分是科技,七分是艺术。所以培养法律人才是很艰苦的一个工作,所以看学校培养的人和课程,我们觉得往往存在这样的问题。法学院培养的人到社会上还是要进行再培训,我们也苦于没有这样的机构来做这样的事。也就是说学生从学校出来其实是一个半成品,他要到工作单位来用,其实有一个来完善的过程。但是学校也不管,如果要用人单位来管成本其实很高。我知道四大在这个里面做的很好,他们有内部的培训。但是律所没有那么大规模的。所以我觉得你们这样的机构会有很大的市场。我之前想办私塾是很困惑的,没有这样的培训,律师事务所也不愿意收他们。像四大这一块就做得很好,有强大的数据库,各种有趣的网上课程。所以我是想将法律做成这一块,让他们能给青年人一个更好的培训。你们职问如果能提供更好的服务,一定是学生和用人单位都很欢迎的。

    记者:最后一个问题,请对2020年致力于从事法律行业的人有什么新年祝福或者忠告吗?

    John:这倒也没什么,我这个人最不喜欢的就是指点江山,我也不愿意多讲这个东西,我是尽量低调,很多事情也不愿意抛头露面。如果一定要我讲的话,现在各方面的挑战挺多的,机遇和挑战并存吧。国际上大的形式很复杂,中美的贸易战本身对中国的法律人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我觉得可以学习很多的东西,是一个很新的格局,在这个格局我们需要智慧,需要很多人一起来工作,能够对整个的法律系统有一个积极的投入和影响,大家能够探索,能够创造一个更好的氛围,那中国2020年也会有一个更好的发展。从历史来讲,中国有重理轻文的倾向,中国在这一块的储备是相对欠缺的,希望大家把握机遇。

    记者:我们想采访一下您,简单的了解一下您的感受和一些想法。您作为主办方和主持人,对我们整个比赛的过程和选拔的结果和您最开始的预期是一样的吗?

    Andy:应该这么说,作为前期比赛的负责人,整个赛制都是我们共同努力一起设置出来的,现在来看我们很多的环节,既有考察英文的书写能力,也有英文的口头的答辩能力,压力下如何应对的能力,还有团队合作的能力。我其实没有什么预期,但是我们从前十名的选手身上能看到我们预期想要选拔出来的人所需要具备的一些能力,出色的英文能力,强大的逻辑能力,高强度高压力下的准备和团队工作,这些都是我们在现场看到的。

    记者:奖学金是五年的,明年还要做类似的比赛,那你对明年的计划和期待是什么样的?

    Andy:黄律师是捐赠了一个连续五年的奖学金,从我的角度来说,当我看第二年第三年的时候,有几件事是我持续的想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持续地扩大这个比赛的受关注度和社会影响力。这个比赛对我来说不仅仅是找出谁来拿这个奖学金,尤其我们和职问合作,是我们对于青年律师的一个培养,大家有共同的话题和共同的方向。能不能把四十人的总决赛变成五十人六十人,让更多的人在总决赛中受益。第二个事情是希望在这个比赛中,能够找到一些点让这个奖学金的基金扩大,如果有人愿意慷慨解囊,让这个五年的给中国人的奖学金到更长的时间去。

    记者:对青年律师培养这一块我们职问一直很关注,这次请到的嘉宾谈到他们对涉外法律这一块其实也是很看重,那您自己作为一名涉外律师,在您看来涉外律师人才有什么一定要关注的职业素养和岗位的需求?

    Andy:我们这次请到了律协和司法局的嘉宾,他们也在开幕式上讲了一些内容。我们觉得大家在考虑往涉外律师这条路上走的时候首先要想清楚为什么这两年这变成了一个很热门的话题,我觉得跟整个国际形势,我们国家的实力在国际上已经数一数二了,相应的争端和摩擦也越来越多了,到了这个阶段,我们涉外人才的准备和储备很明显有一些不足的。第二个是我觉得现在涉外律师的培养,我也一直在呼吁年龄要下沉。这个和语言、教育背景和世界的态势都有关系,对于我的同行和年轻的法律人来说,现在国际形势不仅要求我们做一个英语不错的律师,再要求我们对别的法域、政治生态环境、国际关系等,都要有一个很好的观察和洞察的能力,才能很好地帮助我们客户去做一个很好的涉外律师。现在是一个培养的过程,需要时间去积淀,需要大家去认识。因此这个赛事使用一个奖学金的模式,去刺激更多的人来关注这个话题,来参与这个话题,在争夺奖学金的过程中不断刺激自己的成长。

    记者:从学生转换到律师也是需要一个过程,这是学校不会教育大家的,律所也不会安排这样的课程,职问现在正在做的也是弥补学校和职场之间鸿沟的这样一个过程,其中包括提供各种各样的法律课程,还有一些实践项目的支持。作为一个从业者,从用人单位的角度出发,怎样看待我们现在在做的事情?

    Andy:这是个很好的问题,大家一起来交流吧。我觉得作为律师事务所来说,我觉得我们更期望看到准备好要去做律师的学生,我觉得你们现在做的事情就是让没准备好的人尽快去准备好,那我们就把这个作为核心议题。从这里出发,我觉得有三件事要做的,第一点是要明确律所甚至是某一个团队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知道需求了才能去配比。第二个是一定是有普遍的、通用的规则是我们律所可以去教会他们的,比方说是否对于从事律师行业高强度的体力、长时间的加班、时不时的出差有心理准备。对于新问题的钻研的求知欲,在很多任务同时存在的时候也高质量的完成任务。这些我相信都是通用的规则,我觉得这个很难,涉及到了一个人的意志力。我觉得对于职业前景的描述和心理预期的建设,以引导年轻人更好的择业。第三个我觉得是共性和个性的结合,要不拘一格降人才,现在很多人觉得部分业务高级,但是我觉得不需要抱有这样的心态,今年对国家来说是很特殊的一年,今年是重新恢复律师制度40周年。回顾40周年,很多很成功的前辈都转换过至少一次职业的重点方向的,也就是说没有一个业务可以让你做40年。中国作为一个高速发展和变化的经济社会,没有一个业务可以让一个中国律师做这么久的。很多人说诉讼不好,但是其实现在你看很多做过诉讼的律师再去做非诉,他的很多视角都是拓宽的。我举一个例子,在PE/VC的风险融资之中,有一段时间特别流行对赌条款,那么这个条款如何去实现它的意义,其实就和诉讼、争议解决联系在一起。他们看文件的角度更宽了,对整个律师生涯都是一种帮助。我自己也是职问的关注者,我觉得现在职问关注的市场还是以非诉为主流,但是在诉讼等很多更宽的领域里还没有看到。这里也是祝福职问能够在新的一年里能够取得全领域的品牌。

    记者:您是全程参与见证了本次大赛,看到了很多优秀的人才,我听说Alex想帮助一些学生去申请半奖,那么在这里您有什么话想通过我们向参与者和关注这个活动的人说?

    Andy:Alex在活动的第二天晚上向UCLA发了邮件,表示有很多优秀的候选人,有没有可能有半奖。学校已经确认了可以提供25000美金给除了冠军之外的最好的候选人。我们现在已经确认除第一名之外,还会有出现若干个半奖。等到今年申请季全部结束了,我们就能给到大家一个准确的数字。

    记者:访谈最后,您对明年想来参赛的学生有没有什么话想说的?

    Andy:我觉得大家一定要大胆的去尝试,做到三点你就有做winner的潜质,第一点,在每个环节最用心地去做,特别特别地努力去准备好;第二点,我们是以奖学金做最后的奖品,不管有没有拿到,都是希望能够更多的激励到年轻人;第三点,非常感谢职问和第一次的学员们的表现,我们之后一定会把这个比赛办得更好。

    

    


报 名 此 课 程 / 咨 询 相 关 信 息
【预约登门】 【网上咨询】 【订座试听】 【现在报名】
课程名称
专家支招留学安全,留学之路更精彩
真实姓名
* 性 别
联系电话
* E-mail:
所在地区
咨询内容

      

相关文章:

Copyright© 2014 www.dgedu.com.cn 东莞教育在线 版权所有
中国·东莞
粤ICP备06023013号